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关于民族气节


FDC78DB223514CE288E7AE83542F33DDT1539781012138W1024H408.jpg

大家应该感受到,就国际地位、国际威望、国力强盛、富裕程度而言,不要说今天的中国,就是美国也无法与我们辉煌灿烂的大唐帝国相提并论。盛唐是中国人永远的回忆,是中国人最自信、最放松、最自由的一段时光,不但绝后,而且空前。大唐象征着什么呢?它象征着无法逾越的一个高峰,高峰上的灿烂辉煌我们只能仰视,无法企及,更无法超越。它同时象征着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显然,这条复兴之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现在中国人最缺的是什么呢?不是物质财富,不是勤奋刻苦,也不是科学技术,更不是军事实力。最缺的东西就是优秀的国民素质、国民气节、国民气质!一句话就是“中庸”精神。“中庸”精神指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大唐国民身上那种自尊自爱、富而不骄、贵而不慢、不卑不亢、自由洒脱、自信雍容、博大包容、明朗热情、博古通今、满腹诗文、优雅清新的气质和气节。但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中国人身上满是铜臭气,气节全无、狭隘自私,胸无点墨、粗俗不堪,对金钱顶礼膜拜、对权贵卑躬屈膝、富人骄奢淫逸、官员贪得无厌、百姓焦虑烦恼,我们看不到丝毫大唐从容优雅的遗韵。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我们不是大唐的子孙?还是让我们跟随着历史的步伐,看看我们是如何一点点把大唐先人们的气质和气节丢失的吧!

从唐宋到明清,到民国,再到今天,中国人的国民性如同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越来越恶化。大唐文明说过了就不赘言了,我们宋开始吧。

两宋300余年,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领先世界,但由于其未能像大唐一样准确地把握和运用中庸智慧,在文武之间失去平衡,一直重文抑武,所以常被外族欺辱,被称之为“弱宋”。“弱宋”指的是朝廷昏庸,并不是说宋代的中国人民族气节弱,事实是,在蒙古横扫欧亚大陆,杀掉北方百分之80的汉人,精英殆尽之后,南宋独立支撑数十年。

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壮烈战死,南宋的大臣陆秀夫在国家将要被蒙元灭亡的之际,背着年仅9岁的少帝逃到广东崖山,追兵紧随其后,面对大海,陆秀夫对小皇帝说:“陛下,事到如今,已无力挽回了。您是大宋的正统后裔,应该断然作出不辱没您血统的决定。”小皇帝坚定地说道:“我明白,你没有背弃我,并且自始至终侍奉我,太感谢了!”陆秀夫面对少帝这种勇敢地态度,忍住眼泪说了一声:“陛下······”这时,小皇帝白嫩娇小的脸颊上却出现了微笑。说道:“就依你所言吧!”,于是陆秀夫背起少帝,用带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纵身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贼兵如蚁,蜂拥而入,李沛带着两个儿子,望着跟随的官民,大声问道:‘愿意求生还是求死‘,众人大呼‘只愿意与将军共死!’”人们义无反顾地追随其后跳入大海,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军民,都自杀殉国。达十万人之多。蒙元所编的《宋史》客观地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

崖山失败后,30万宋军将士只有2万人被俘虏,其余全部战死,在浙江,听闻宋灭后,十万士子纷纷跳海自杀。福建有四万!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什么?这就是华夏民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不辱别人,也不容忍自己受辱,自尊自爱,与其猪狗般苟活于世不如慷慨赴死维护尊严的“中庸精神”!这样的壮举在今天自私自利的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会说,简直是太傻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可叹今天国人的精神已死,民族气节早已消失殆尽。

呜呼,中国的精英尽丧蒙元之手,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自宋后,像陆秀夫这样的忠臣和十数万人集体殉国的民族气节从此在中国大地消失了。

南宋灭亡的时候,作为中国的学生和臣子,日本举国哀悼!元世祖忽必烈大怒,造大船7000艘往攻,日本人毫不畏惧,结果忽必烈的船队被暴风雨所摧毁,日本人从此将此风称为“神风”。二战中“神风敢死队” 的名字即出自于此。

宋亡后,日本从此蔑称中国为“支那”。也就是说,宋之前是中国,宋之后是支那(正式在外交公文里用“支那”这个词则是甲午战争之后)。

中国和日本关系的变迁是让人痛心动容的。大家知道曾经的日本是如何崇拜中国吗?为什么日本称中国为“华”,而把自己摆在“蛮夷”的地位,俯首称臣吗?为什么日本服大唐大宋,却不服忽必烈,也不服满清吗?其中的缘由是:古代日本和中国周边其他国家一样,一直处于汉文化圈的边缘,不断受制于汉文化强大的向心力。日本在强大的中国面前有严重的自卑感,甘为“东夷”。它虽然心甘情愿地屈居于大唐大宋之下,但它一贯认为自己是一民族之下,万民族之上,所以它绝不能忍受向其他“夷”国让步。所以当忽必烈欲收服它时,面对强大的蒙古势力,日本人也是不买账的。

后来,日本始终不和满清政权通交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日本只尊重汉民族,蔑视其他民族。满清在日本人心目中,只是“北狄”,与自己“东夷”的身份没有什么上下之分。日本朱子学的鼻祖林罗山依据朱子的“正名论”写道:“严格确认了所谓华、夷、王、霸之别。”中国是最高等级的“华”,日本、蒙古、满清等等都是“夷”这个级别的,所以,日本也不把满清当一回事是在情理之中的。

曾经的虔诚学生,俯首帖耳的臣子,今天的杀我同胞的仇人、宿敌,日本人固然本性邪恶,但这个转变难道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吗?中国人一代比一代没出息难道不是根源所在?

宋朝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正所谓物极必反,鼎盛的反面就是衰败。所谓汉强、唐武、宋文,中国文化到宋达到了巅峰。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评价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一种总结,也是的一种判断,更是一种“知命”的表现,大师就是大师。

到了明朝时期,虽然光复,但是汉文化已经沾染了胡人的暴戾和专制,丧失华夏文明中开明和自由的气息,市井文化和流氓文化肆虐,社会充满了圆滑世故的保命哲学。国运每况愈下,民族气节也日渐消亡。

从中庸精神来看,也许汉武帝是“过”,唐为“中庸”,宋明则渐渐“不及”,到了的明朝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既无忠臣跟随,更无百姓一同殉国,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已如江河日下,日落西山。

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认为今天国人的气节、素质和修养可以与明朝相比,错了,差远了!

我们先来看看背负千古骂名的崇祯皇帝殉国的场景:崇祯与王承恩这一帝一臣蹒跚着走向皇宫后面的煤山。崇祯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遗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然后摘掉皇冠,用发敷面,表示无脸面见列祖列宗;又脱下一只鞋,表示不愿入地面见苍生百姓。随后踩在王承恩的背上,在一棵歪脖树上自缢殉国。王承恩痛哭着磕了三个响头,也在旁边的一棵老槐树上自缢殉国。

从这里我们看到,崇祯皇帝纵有万般不是,但从他放弃迁都南京保全自己性命的机会而选择以身殉国,绝笔中不忘百姓这一点来看还是催人泪下,令人难以释怀的。后代有几个帝王和百姓有此气节?

我们收敛起我们盲目的骄傲,再来看看四百年前的一位西班牙人描述他眼中的明朝景象(我们对照一下今天自我感觉良好的“文明城市”和“文明市民”):

“他们首先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对比现在:上面雾霾、下面排污、中间“性药”“修马桶”“老中医”到处喷,到处贴。垃圾更是随地扔。)

“在他们的一切城市中都有医院……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行乞。我们因此问他们原因何在,回答说,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个大地区,其中有很多给穷人、瞎子、瘸子、老人、无力谋生的人居住的房屋……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始终有充分的大米供应。” (对比现在:乞丐满街走,残疾人无家可归,扶贫款被贪污,城管专打老弱病残。养老、医疗没保障,药价猛于虎,一个大病立刻让一个中等家庭一夜回到解放前。)

“他们不留下一尺未种植的土地,你在全国看不到任何荒地或无收获的地方…… ”(对比现在:破坏生态平衡,无止境地攫取开发,农田变成了烂尾楼,农民有家不能回,流浪于城市的车站、大街小巷、桥洞······)

“我们惊奇的看到那些贵人的良好风度,教养和高尚举止,还有他们在询问他们想知道的事情,以及他们答复我们问题时候的认真。”(对比现在:人们自私庸俗、举止张扬跋扈、满腹糟粕、口出狂言、粗俗不堪。误导游人,带路收钱。正是:土豪有,贵族无;疯狂有,风度无;高傲有,高尚无。)

当中国人对韩国的商品和韩剧趋之若鹜之时,我们是否看到他们的文化都是来自我们的祖先大明?你知道高丽王国对“大明国崇祯帝”持续百年的秘密祭祀吗?你知道高丽使臣自豪地宣称:“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吗?

从韩国对我国明朝文化制度的崇拜和继承看,明朝整体国民的气节和思想文化虽然不能和唐宋相提并论,但比起今天的中国还是高高在上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出了个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他是划时代的,对国际国内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最后一个中国大思想家。

我们再来看清朝,虽然清末出现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在清早中期还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尤其是“康乾盛世”之繁荣当不输于宋明,GDP占世界一半以上,外国人对此只能匍匐在地,顶礼膜拜。“中兴”之后的清朝日渐衰落,到了1840年,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把中国这个曾经伟大强大民族彻底打入了谷底,接下来的民国,军阀混战,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再接下来,日本侵略,汉奸遍地,民族危亡,人民惶惶不可终日。

好了,面对大唐雍容华贵,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今天的我们无地自容;我们同样无颜面对面对大宋的辉煌富庶无明;连我们口口声声称之为最黑暗的明朝,我们也羞于面对那些有教养的文明祖先。那么,面对晚清、民国和建国前后,今天的国人是不是能找回点面子呢?没有!前有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思想流传后世;后有陈寅恪、马一浮、梁漱溟、钱钟书等国学大师的博大精深。今天的国人是要思想没思想,要学问没学问,要气节没气节。有的只是励志于发财的野心、你争我夺竞争的小聪明、为名利而奋斗的浅薄追求。一位台湾人评价大陆人:“摒弃传统的四维八德,培养出了不知廉耻的一代。”。我们疯狂地为自己的传统文化挖掘坟墓,结果葬送的却是我们自己。

今天,我们现在动辄谈什么大国崛起,大国思维,大国风度等等,岂不知国由国民组成,离开了国民哪里还有国?离开了国民气质哪里还有大国风度?国民离开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气节,离开了不卑不亢的中庸精神,离开了高贵、博大、无私的气质,所谓的大国根本就无从谈起。

自己标榜自己是没有用的,今天的国人,见钱眼开,见官就恨,见富就拜,见星就追;出国旅游,丑态百出,攀花折枝,土豪购物;网上冲浪,稍不顺眼,张口便骂,污秽不堪;如此自私狭隘的思想,如此野蛮粗俗的行为,如此没有人格自尊又岂是大国气质?大家找找看,我们国民的大国风度在哪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的绝不仅仅是国民经济,更重要的还有我们的大国文化、大国思想、大国气质、大国风度。那就是“中庸”精神,既不持强凌弱,也不懦弱受气;既不炫耀张狂,也不妄自菲薄;从容不慌乱;冷静不焦躁;包容不狭隘;自省不自傲;自信不自卑。

想想我们伟大的祖先,他们重和平反战争;他们重智慧轻聪明;他们重学问轻名利;他们重气节轻生死,他们重信义鄙谎言,他们重文明反野蛮,他们爱自由厌樊笼。

他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他们“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其志!”;
他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他们“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他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他们“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他们留下了一座又一座文化宝库让我们陶醉其中,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智慧高峰让我们攀登领悟,他们建立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的人间奇迹让我们心灵震撼,让我们引以为傲,也让我们汗颜惶恐。面对我们伟大而智慧的先人,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子孙情何以堪?


版权声明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站博文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前请务必署名。